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澳門:在發展中尋找保護世界遺產的有效途徑
日期:2008-06-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何自力 我要評論()
6月的第二個周末,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派出身穿統一服裝的“文物大使”,駐場導賞澳門歷史城區,并向路人散發世遺明信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推出的“聽舊城說”文物之旅、盧家大屋浙江民間工藝展演等多個精彩項目也吸引了大批民眾參與。 澳門與內地的專家、學者從14日起一連五個周末匯聚“第二屆澳門文化遺產論壇”,探討在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更好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在論壇上表示,今年的文化遺產日主題定為“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顯見擴大公眾參與度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2005年7月15日,包括媽閣廟前地、大三巴牌坊、東望洋山炮臺等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土地資源匱乏的澳門隨著“賭權”開放進入巨變年代,經濟持續發展,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使世遺景點的環境與景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澳門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間的角力不斷擴大。 時事評論員夏耘認為,城市規劃與文物保護之間要找出平衡點,必須有符合現今社會發展的條文法規。 4月中旬,澳門特區政府決定對東望洋燈塔周邊約2.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并劃分了11個區域予以不同的高度規限,切實加強對世界遺產的保護。 特區政府草擬中的《文化遺產保護法》法案大綱今年3月至4月開展首輪公眾咨詢,共征集到121項意見。近日有關部門經整理分析并歸納出“規范考古發掘工作”及“稅務優惠以鼓勵文物保護”等18點意見,為今年下半年開展的第二輪公眾咨詢提供參考。 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呼吁關注世遺保護的各界人士和市民,踴躍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法》法案的討論,集思廣益,共同保護好具有普世價值的歷史城區。 民間社團是保護世遺的重要力量。澳門基金會策劃的“澳門歷史城區校園推廣計劃”系列活動之一“我們的家園,世界的遺產”,從去年開展以來受到澳門中小學的普遍歡迎。目前參與這一計劃的學生正在撰寫考察報告。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表示,通過考察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其歷史價值。林發欽說,計劃將優秀的考察報告結集成宣傳世遺的文本,作為學校的正規教材或課外讀物,讓認識世遺的活動真正走進校園。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文化遺產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