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gops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創意設計已成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靈魂
鵬城深圳像慶祝盛大節日一樣為獲得“設計之都”稱號而歡呼雀躍!12月7日,深圳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稱號,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中的第六個“設計之都”,也是我國首個獲得這一榮譽的城市。 這一消息在深圳媒體上的宣傳聲勢非同一般。當日,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深圳市長許宗衡親自出席。 獲得“設計之都”稱號,似乎也就是一個行業的喜事,何以牽動了深圳方方面面的神經?從不久前深圳媒體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其中的奧妙:1月~10月,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11.61億元,增長2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873.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GDP的增速,從一季度的10.2%,到半年的10.5%,再到前三季度的11.5%。面對金融海嘯這場“國際大考”,深圳市委、市政府與全市人民一道交出了一份不尋常的成績單。 為什么在這場金融危機的經濟“寒冬”里,溫潤南國的深圳相對要好得多?一位權威人士稱:一條極為重要的經驗是因為深圳產業升級抓得早。深圳市長許宗衡在新聞發布會上的感言也為此做了注腳:“設計之都”稱號是對深圳長期堅持自主創新戰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最佳褒獎。 “設計之都”稱號或許標志著28歲風華正茂的深圳風帆正滿,標志著創意設計時代的開啟。 在不斷設計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深圳在不斷的設計之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深圳勞務工博物館里見證、記錄著:一個小小的“線圈廠”誕生在當時的深圳市寶安縣石巖公社上屋村,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這里還有外商在中國內地簽訂的第一份辦廠協議書。 經濟特區建立以后,“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內聯企業的大量涌入,使深圳工業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1989年,深圳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但這一階段,深圳工業的技術含量還比較低,90%的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棄低從高”的大轉折,開啟了深圳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發展歷史。上世紀90年代以前,支撐深圳市工業發展的主要是“三來一補”的加工型企業,而支撐深圳市經濟命脈的卻是房地產、股市和貿易。1992年前后,這三大行業的滑坡導致的經濟低迷,使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識到,原來所依賴的經濟體系竟然如此脆弱。從這時開始,深圳的決策者把握全球經濟發展新趨勢,做出大膽轉型的果斷抉擇,將目光投向了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產業。 “荔枝換了高科技”是深圳成功的一次轉身和跳躍。以移民為主體的深圳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敢闖敢冒險的血液,深圳開始做更大的夢——高科技夢。 老深圳人還記憶猶新,在深圳發展“三來一補”的鼎盛時期,每年夏季深圳都舉辦荔枝節,每次都是老生常談沒什么新意。向新世紀邁進的時刻,如何營造自己的亮點? 1998年,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張高麗、市長李子彬帶隊到上海、廈門、大連等地學習,兄弟省市的迅猛發展引起了他們的思考。 一個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構思就此形成:把深圳一年一度的、傳統的荔枝節改為科技節。1998年6月,深圳市委常委會決定停辦一年一度的荔枝節,改辦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深圳瞄準“科技立市”這一目標,創辦高交會并將其打造成“中國科技第一展”。 據統計,近10年來,伴隨高交會的舉辦,深圳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保持近20%以上的高增長,成為深圳市當之無愧的第一支柱產業。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批準深圳成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一組數據令人驚嘆:1991年~2007年,高新技術產業以年均超過40%的速度增長,2007年的產值達759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54%左右,產值規模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比重等主要指標,已居于全國第一。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400多億元,占全部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58%。深圳幾乎從零起步,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 進軍文化產業,又一次成功跳躍 進入21世紀,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的深圳也最先感受到了“成長的煩惱”,土地、資源、人口、環境的巨大壓力形成“倒逼之勢”,推動深圳率先思考實踐科學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以環境容量、資源容量和土地容量來計算,深圳宜居人口大概是700萬到900萬,但這里的常住人口遠不止1000萬,這對深圳實現國際化,實在是一個不堪重負的包袱。深圳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轉型升級,實現“騰籠換鳥”,一方面要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深圳發展高科技之后邁出的關鍵一步。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