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城市 景觀建設開發水平,提升溫縣城市品位,展示溫縣文化魅力,經溫縣人民政府批準,溫縣建設委員會面向全國征集溫縣城市雕塑設計方案,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溫縣情況簡介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北部,屬焦作市管轄,南臨黃河,北依沁水,東連武陟,西接孟州,南隔黃河與滎陽、鞏義隔河相望,西北與沁陽接壤,東北隔沁河與博愛交界,是焦作市的南大門,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懷藥之鄉”“調料之鄉”和優質小麥種子基地,是全國聞名的小麥畝產千斤縣,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三國著名軍事家司馬懿的故鄉。全縣總面積462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262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曾先后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 園林縣城”稱號。
溫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在溫縣境內的黃河、沁河、濟水沿岸,已有人群生活定居。夏朝時立國,因古代境內有兩處溫泉,稱溫國,商朝時為祖乙的都城,周設邑,漢代置縣(溫邑),并一直沿襲至今。溫縣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溫、蘇、邢、耿、覃、卜、寇、州等八大姓氏發源于此,石、司馬、常、傅等重要姓氏發祥于此。溫縣是一代儒學宗師卜子夏、三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懿、臺灣第一任知府王作梅的故鄉,素有“古國、古都、帝鄉”美譽。黃河文化、太極文化、懷藥文化、姓氏文化在此交匯,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富,有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慈圣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
溫縣交通便利,投資環境優越。溫縣位于鄭、洛、焦“中原金三角”腹地,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南有焦作黃河公路大橋與連霍高速公路相連,北有焦溫高速與長濟高速相交,地方路網完善,百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穿境而過,使溫縣成為聯南貫北、承東啟西的物流樞紐。溫縣是河南省首批對外甲級開放縣和首批境外聯系縣
溫縣縣委、縣政府根據溫縣發展實際,提出了規劃城東新區,改造老城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和陳家溝旅游景區,實施“四區”聯動的總體要求,推動城區向東與陳家溝對接、向南與產業集聚區相連,使新規劃控制面積由現在的12.5平方公里增加至31平方公里。根據溫縣縣委、縣政府的總體設想,溫縣建設委員會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期限到2020年,確定我縣的城市性質是:中華太極拳發源地,焦作中南部經濟中心,以輕工、物流商貿、旅游為主的生態宜居城市。城市的總體布局為“一城兩區”:即城市老城區、城東新區、南部產業集聚區。人口規模達到25萬。城市的發展方向是以向東發展為主,其他方向適當完善。
二、雕塑表現主題
1、表現溫縣悠久的文明歷史,燦爛的太極拳術文化、司馬韜略文化、四大懷藥文化,古今名人傳奇。
2、表現建國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溫縣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全縣人民積極向上、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敢于迎接挑戰的勇氣。
3、表現溫縣休閑養生宜居生態的城市發展定位和區位優勢,優美的自然風光,人民群眾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和諧美滿等方面。
三、城市雕塑規模和位置
雕塑規模均為大型標志性雕塑,分別位于:南河渡黃河大橋溫縣橋頭、溫縣司馬大街南出城口轉盤、司馬大街與太極大道轉盤等處。
四、設計方案要求
1、方案設計內容、形式、材質、規格、表現手法和技法不限,提倡創新設計。
2、創意說明應明確方案名稱設計、構思、色彩、材質規格等。
3、雕塑創作人員可自主選擇任意一處或全部三處進行創作設計。
4、創作人員應提供雕塑方案設計圖紙及說明三份(A3格式)、PDF格式電子文件一份。圖紙應包括雕塑總平面位置圖、兩個以上主要視點的效果圖。
5、雕塑作品制作的預算明細及制作時間。
6、雕塑創作人員須保證作品的真實有效。如提供的作品不符合本征集活動書的內容和規定,主辦方將保留取消該參賽方的參賽資格。
7、雕塑創作人員須保證擁有對征集作品的知識產權,不得提供抄襲、模仿的作品,否則由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雕塑創作人員須保證征集作品未被其它城市采用;
9、雕塑創作人員未經主辦方允許,不得擅自將征集作品提供給其它組織或個人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