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成為太原新標簽
10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猜猜這是哪兒?提示:曾是“傳統重工業之城”》的報道,展示太原從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到公園城市,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10月31日,新華社客戶端以《太原:“傳統重工業之城”變身“公園之城”》為題,推送了本文。
“河面蒼鷺連成排,鴨鵲閑適沐暖陽。遠處夏蟬不解意,驚得魚兒水中藏。”報道以太原市汾河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郭凡微信朋友圈開篇,詩句生動,意境優美,引出主題:公園成了這座城市的新標簽。
報道稱,太原之變,是我國踐行生態發展觀的生動縮影。太原曾是一座傳統的重工業城市,經濟結構“畸黑畸重”,一度飽受環境污染問題的困擾。近些年來,太原多措并舉補齊環境短板,公園建設成為其中一大亮點。截至2021年年底,按原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太原已建成綜合性公園54個,專類公園12個,帶狀公園7個,社區游園58個,街頭游園(廣場)309個,街旁綠地260塊。其中,僅有9公里長的太原市解放路,就“見縫插針”建設有游園綠地79個。
“太原春季氣候干旱,冬季寒冷,海拔高、風大、少雨,這五種環境,無論哪一種,對于樹木成活都是致命的。”報道介紹,在“園丁”們的悉心照料下,現如今,不光是“老牌”的迎澤公園、雙塔公園迎來了新生,汾河景區、太原植物園、晉陽湖公園、稻田公園等也成為太原美景新地標。它們不僅滿足了太原市民健身、出游、攝影等多種需求,還成了太原人接待外地朋友的“大客廳”。據太原市園林局統計,2021年,太原市公園年接待游客達67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報道稱,環境大為改善后,棲息在汾河景區的鳥類達到了165種,并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沿著市內濱河自行車道騎行上下班,成為太原人的出行風景線。據汾河景區管委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太原市濱河自行車道騎行已達1300萬騎次,創下了太原市的綠色通勤新紀錄。
公園遍布,風景如畫。歷史悠久的太原,向世人展現出迷人的生態樣貌。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