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六區最后一片荒野該如何保護?
圖為志愿者在當地巡護。 圖片來源:“讓候鳥飛”團隊
南苑大泡子區域以灌木叢與濕地為主,是典型的農田雜草荒野。圖中A地塊即為南苑大泡子區域。圖片來源:“讓候鳥飛”團隊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先行啟動區此刻應該是一副忙碌模樣,挖掘機轟鳴、施工者揮汗如雨。然而半途中殺出來一個程咬金——“讓候鳥飛”,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讓候鳥飛” 公益基金北京項目團隊公開呼吁——“停止南苑大泡子野生鳥棲息地區域的施工活動”。
為什么叫停?
原來,按照項目規劃,南苑大泡子為“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先行啟動區A地塊”,建設活動隸屬具體名稱為“南苑和義公園”的建設項目。建成后,A地塊的人工湖區會有兩三個湖中島,同整個公園一起,為野生動物提供遷徙洄游的場地,恢復被人為破壞了的濕地生態。
但是,古宣主持的“讓候鳥飛”公益基金北京項目團隊卻提出不同意見:“經過幾十年的演化,這里已經形成了次生生態,眾多野生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大規模施工會導致現有物種受到傷害,破壞生物多樣性。呼吁現有項目立即停工,公開項目信息,經科學、全面評估后再啟動。”
6月10日,在“讓候鳥飛”公開叫停項目的第21天,北京市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局長王世義組織召開了“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先行啟動區A地塊生物多樣性恢復研討會”。會上,他表示:“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先行啟動區A塊地現有作業面不再擴大,并將馬上聘請專業團隊對這一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
在座談會召開當日,記者跟隨古宣來到大泡子附近,現場有大面積裸露的黃土,但施工作業并未進行。看起來,“讓候鳥飛”的保護行動實現了階段性訴求目標,但古宣依然憂心忡忡。
項目是否需要做環評報告?
古宣和團隊是在一次例行巡護中,發現了本次事件導火索的。
5月22日,當“讓候鳥飛”的志愿者為反盜獵而巡護到豐臺區南苑公園北側的南苑大泡子區域時,他們發現此地已經被藍色圍擋包圍,大泡子東南側被挖出一個50畝左右的大坑。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此區域為“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先行啟動區A地塊”。
開工前,南苑大泡子本是一片季節性坑塘濕地草灘。古宣說:“幾天前,我們看到大泡子區域已經開始了土方建設活動,坑越挖越大,逐漸波及到周邊的自然灌叢。春季遷徙季基本結束后,正是夏候鳥和本地留鳥繁衍生息的重要季節,這個季節的施工活動,會對野生鳥類產生影響。”
項目已經開工了,但古宣和他的團隊并沒有查閱到完整的環境影響評估信息。古宣立即致電豐臺區園林綠化局濕地辦公室詢問情況,得到的回復是:“這個(項目)已經委托了第三方在辦。” 古宣表示:“在沒有獲得相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開工,這樣的做法是欠妥的。我們呼吁立即停止施工活動,公示相關信息。”
第二天,他們在前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申請信息公開的路上,接到了電話。“南苑和義公園建設方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一公園的建設不需要做環評報告,依法只需要在生態環境部門做環境信息登記備案就可以了。這個項目已經做了信息備案。”古宣說。
第三天,古宣和他的同事聯系了豐臺區生態環境局,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古宣從豐臺區生態環境局官網公布的信息中查詢到了大泡子地區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登記表。在登記表中,提到的主要環境影響為“固廢和噪聲”。
古宣認為:“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項目開工之前,除了這份環境影響登記表,還需要進行較為全面的野生動物和其棲息地生態環境調查。”
5月29日,“讓候鳥飛”團隊同豐臺區園林綠化局進行了第一次座談,“在規劃方案中,我們發現這個項目的前期準備中并沒有南苑和義公園建設區域的地表生物多樣性調查內容信息。再一問,工作人員給我們拿出了一份現場地質勘測報告,說因歷史因素這個地區地下埋有很多垃圾,需要挖開地面清除垃圾,同時降低地勢引水過來。”
規劃中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緊鄰首都南中軸,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南苑地區要結合區域改造推進功能優化和資源整合,構建以綠為體、林水相依的綠色景觀系統,形成大尺度綠色生態空間,重塑四時不竭的藍色水脈。同時,根據北京市防洪排澇規劃,需要把大泡子地面挖深3米以上,以滿足蓄洪滯洪需要,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之后,“讓候鳥飛”團隊進一步申請了項目方案信息公開,以全面了解項目進展及整體布局,但至今未果。記者隨即撥通了豐臺區園林綠化局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處、生態修復處等相關處室的電話,都被告知“不具體負責項目規劃,也不完全了解”。記者也撥通了項目施工方南郊和義農場有限公司的多個部門電話,但都沒有采訪到相關負責人。
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尚不全面
每年的4月-8月,是北京地區夏候鳥和留鳥的繁殖季節,而大泡子區域則是鳥類繁衍生息的自然棲息地,同時也是春秋兩季遷徙期候鳥在城六區中最重要的遷徙驛站之一。“此時動工,很可能導致在此區域正在繁衍中的野生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棄巢行為或者直接傷亡的發生。”古宣說。
6月10日,在“讓候鳥飛”團隊堅持不懈的呼吁下,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項目負責人同他們進行了第二次座談。據古宣介紹,在第一次座談時,對方并沒有介紹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信息。古宣問到這一問題時,對方回答說“沒有”;但在第二次有專家研討的座談會上,工作人員卻臨時提供了一份生物多樣性現狀調查報告。
這項調查顯示,大泡子區域調查植物總計41種,鳥類共計24種,生物棲息地類型有坑塘、林地、草地和河渠濕地。大泡子區域生物棲息地類型較少,植被類型為人為強烈干擾下形成的次生植被,較為缺乏水鳥,但如能恢復一定面積水面,將會吸引更多水鳥前來棲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大泡子濕地退化后,相當長時間以來填埋了大量混合垃圾,現有的地勢高于北側小龍河的水位。如果要改造恢復濕地原貌,就要引水入湖,把現有泡子的水平地勢降低,讓引水可以自流進來形成循環。”
“水域面積擴大了,一定會吸引水鳥前來。但現有的野生鳥類怎么辦?它們已經適應了幾十年來的荒野,生境突然改變會讓它們無家可歸。”古宣說,“我們不反對逐步施工,分區分片進行,讓當地鳥類有一個緩沖期。但大規模動工,一下子把現有生境全部改造,可能會影響現有鳥類的生態。”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說:“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應強調本地物種,保護現有生態。并且,人為地讓鳥類過度集中,本身就是反生物多樣性的。我們應該追求的不是鳥多,而是自然。鳥多,諸如鳥類帶來的人畜共染病的安全風險就會增大。”
同時,周晉峰認為,這項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并不完善,不能整體全面地反映大泡子附近的生態。
據介紹,生物多樣性調查包括即時調查、季節調查、年度調查以及多年調查。“同片區域四季的生物多樣性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動植物有其多年的生存習慣,即時調查無法在各環節有充分考量。這個方案采用即時調查加歷史資料研讀的方法,同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有比較大的差距。”周晉峰以及多名參加座談的專家指出:“出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考慮,這個項目動工前應有更長時段的監測和更全面的調查。”
“季節性坑塘濕地灌叢草灘”仍具生物多樣性
歷史上,北京南苑地區水草豐美,《豐臺區地名志》載:“大泡子在南苑鎮西側,約有5平方公里的水面。”上世紀70年代,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風景優美的大泡子濕地被肢解為數座方方正正的魚池。在氣候變化、過度采水等因素的影響下,南苑大泡子如今已經退化為季節性濕地灌叢草灘。
雖然水域面積大幅度減少了,但南苑大泡子仍是北京城南最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和棲息地。這里水草豐美,又“無人問津”,遷徙鳥類在這里停歇覓食,中轉休息。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讓候鳥飛”團隊在南苑大泡子區域觀測到過37種野生鳥類——紅隼、四聲杜鵑、大杜鵑、黑卷尾……
這里有低矮的次生灌木叢,還有不具名的野花野草,連片的蘆葦蕩。這個季節,夏候鳥大葦鶯已經來到了繁殖地,準備在被雨水灌滿的蘆葦蕩中養育后代;在此歇腳的藍喉歌鴝在此模仿蟲叫、誘獵捕食;四聲杜鵑也順應季節的呼喚,從遙遠的東非草原飛來,它可能是個旅客,途經此地再北上西伯利亞……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志翔表示,現在的大泡子區域以灌木叢與濕地為主,是典型的農田雜草荒野,植被類型過于單一,不適宜水鳥棲息,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人們也不需要這樣的荒野。因此,要使用人工促進的辦法,恢復區域生態。這個項目要以恢復濕地為主,同時創造水鳥需求條件,吸引更多水鳥前來聚居。
“恢復南苑地區濕地景觀對未來北京市南部地區恢復鳥類生物多樣性有促進作用。這里當前的環境不是自然景觀,而是在人為影響下形成的次生環境。這里的鳥類大多是在城市周邊活動的常見鳥類,并非典型的遷徙候鳥。這里是候鳥停歇地,但不是主要遷徙通道。如果恢復歷史風貌,應該會增加對濕地水鳥的吸引力。”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說。
但是,有專家持另一種看法。“大泡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但應該在清除垃圾的基礎上讓其自然恢復為主。畢竟,生物多樣性包含了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3個層次。荒野中不僅有多種野生動物,也孕育著多種生物基因。保護荒野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周晉峰說,“并且,北京是一個缺水城市,項目在建設中需要考慮水資源未來的管理問題。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背負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
“這是北京城六區中僅存的最后一片荒野地。”古宣介紹道,“季節性濕地草灘有自身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承載力,沒人打擾、自然生長的荒野,才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野生動物家園。”
隨著近年來北京城區園林綠化工作的推進,許多原來垃圾遍布的荒地變成了風景宜人的公園。“但現在北京綠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荒地’了,整齊劃一的綠化并不能起到生態的效果。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要在清除垃圾的基礎上,保留一定的荒野生態,讓其自然演替。”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說。
“讓野草生長,讓城市留白,讓荒野存續。”周晉峰說,“荒野孕育著很多生命。生態工程要堅持節約、自然、有限、宏觀四原則,要高度尊重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森林濕地公園建設中,并非工程量越大越好。飯吃七成飽,草種兩三分,讓自然自己去發揮生態作用,不失為一劑良方。”
目前,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已經表示,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整體規劃設計會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態工程原則的基礎上適度調整,盡可能多地保留原始次生自然空間。北京城六區這片最后的荒野究竟何去何從,仍無最終定論。
(文中古宣為化名)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