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千篇一律 缺乏完整技術體系是“病因”
“眼下,城市設計日趨千篇一律。許多城市設計缺乏完整的技術體系,造成城市空間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環境的割裂。”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進在“城市空間發展理論及其應用”主題演講中表示,由于發展水平和認知理念不同,很多城市在空間設計上,存在著風貌破壞、無序建設等問題。
基于30余年的城市規劃設計與理論探索經驗,段進認為,在城市歷史建筑及區域保護方面存在著孤立看待的問題,在確定了對某些歷史遺存或區域實施保護措施后,其余區域就不再考慮與之的關聯。“事實上,外圍的相關建筑或區域也十分重要。例如某些建筑形式與當地居民、自然風物能很好地融合,這些建筑形式幾十年、上百年來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段進說,對于老城區,目前也存在粗暴的建設方式。一旦建筑質量下降、功能使用發生變化,人們就會拆掉重建,而拆下來的鋼筋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又很難降解,這對城市環境的不良影響也很大。所以,即便要拆,也需慎重。“對一些工廠和大型建筑,我們主張再利用,不能一味拆。”
華麗通透的玻璃幕墻,目前風行于很多城市的高樓大廈,但在段進看來,這種時尚的建筑材料,未必適合所有城市。段進說,“例如一些南方地區紫外線很強、平均氣溫也很高。使用玻璃幕墻的話,無論從保溫還是防止炫光的角度來說,都并非好的選擇。”
段進曾在蘇州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中承擔設計工作,針對蘇州古護城河出現的環境惡化和文脈斷裂等問題,對當地的歷史遺存進行再生規劃。“例如古護城河上的橋并沒有拆掉重建,而是在原橋的基礎上,加建了傳統風貌的休息廊與裝飾,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又再生了歷史風貌,使它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段進說,“而在雄安新區的建設規劃中,我們以‘大歷史觀’‘大山水觀’為宗旨確定了雄安新區的布局——方城居中,集中體現中華傳統營城理念;南北中軸和東西軸線四向延展,融會當代城市精神,形成北枕燕山山脈,南臨白洋大淀,西望太行群峰,東通渤海雄灣的大山水格局。”
段進建議,未來的城市設計也要有國家標準,特別是在國土空間規劃里,需要植入城市設計的內容和方法。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