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把城市建在公園里
川西林盤鄉間游、天府古鎮畫中游、田園文創時尚游、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醉氧游、天府綠道休閑游、鄉村民宿養心游……今年國慶假期,四川成都以“游新時代美麗鄉村,體驗公園城市田園之美”為主題,推出28條精品線路,引爆了游客和市民的熱情。
成都市文廣旅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為2017.13萬人次,同比增長32.7%;實現旅游總收入286.46億元,同比增長25.2%。公園城市,作為成都獨具魅力的又一張名片,已成為成都旅游新的增長點。
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作為天府新區的主要承載地,成都以公園城市理念創新營城模式,大力重繪城市藍圖,正推動古老的天府之國實現發展方式變革,城市高質量發展與群眾高質量生活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
城市格局之變:“園在城中”變成“城在園中”
龍泉山東麓、龍馬湖畔,吊塔林立,100平方公里的簡州新城正拔地而起。規劃中的簡州新城,以龍馬湖為中心,劃定4平方公里為起步區核心區,以公園城市為愿景,打造一個城景交融、功能混合、場景豐富、業態多元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城市中央活力區。
“從傳統城市到公園城市,不僅有建筑和規劃的轉變,也有理念的轉變,將以工作為導向的城市變成以生活為導向的城市。”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簡州新城城市規劃設計首席專家唐子來表示,這里設計理念最大的轉變,就是將以前以地標建筑為標志的中央商務區轉變為現在以公園為標志的中央活力區,使之成為人們生活、休閑、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地方。
不只簡州新城,龍泉山以東,還有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簡陽城區正在按照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快速崛起,開辟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它們的崛起,也使龍泉山從成都東部邊沿,變成了成都城市中心。這座東西跨度10多公里、南北綿延90多公里、總面積相當于1.7個成都中心城區的大山,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成為成都獨具特色的“城市會客廳”。
成都平原東有龍泉山、西有龍門山,形成天然的生態屏障,長期以來也是成都的城市邊界。2017年,成都正式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發展戰略,向東跨越龍泉山發展,成都的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變成“一山連兩翼”,不僅使成都的發展空間得以拓展,也使群眾的人居環境、休閑空間得到巨大改善。
未來幾年,成都計劃推進全域公園景觀體系建設,高標準建設綜合公園100座;推進天府植物園、天府動物園等專類公園策劃規劃,建設多類型、特色化專類公園50座;開展“城市森林花園建筑”試點,提高中心城區綠視率。目前成都已形成13大行動計劃、數十類行動項目,并將加快建設天府錦城、交子公園社區和鹿溪智谷等公園城市示范片區,以此引領推動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可以預見,“園在城中”的成都,將真正變成一座“城在園中”的公園城市。
發展理念之變:新經濟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前不久,成都新潮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京東集團近10億元的融資,雙方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邁出了繼續壯大的步伐。
“新經濟是新潮傳媒不斷壯大的重要環境。”新潮傳媒創始人、董事長張繼學說。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成都新經濟從10多年前開始萌芽,目前正在加快新動能培育和新舊動能轉換。
成都認為,壯大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是公園城市的題中之義。4月22日,在成都舉行的首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闡釋了公園城市豐富的時代內涵。公園城市理念創新營城模式,引領城市發展方式變革、領導工作方式變革、經濟組織方式變革、市民生活方式變革和社會治理方式變革。他表示,要實現城市精明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要構建形成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經濟體系。
過去幾年間,成都先后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出臺《關于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和一系列新經濟配套政策,提出組建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制定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設立100億元新經濟發展基金等措施,為新經濟發展營造了最適宜的土壤。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成為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有力體現。
“粗放型發展模式沒有系統考慮城市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公園城市’模式系統性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加強綠色生態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說。
生活方式之變: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家出門20米就到了西郊河旁的天府綠道,沿著河走五六分鐘就到地鐵口。”成都市民高先生感慨,現在走路去坐地鐵,真的感覺輕松愜意。
西郊河綜合改造工程作為錦江綠道的一部分,串聯起青羊宮、琴臺路、寬窄巷子、浣花溪、杜甫草堂等十多個成都文化景點,給市民的綠道漫步帶來更豐富的體驗。上班路上看清水綠意、賞四季繁花,為附近居民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安逸”。
近年來,成都以公園城市建設引領市民生活方式變革,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讓市民靜下心來、慢下腳步,親近自然、享受生活,“安逸”又多了一個體驗方式。
成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公園城市理念下,城市發展邏輯應從“產-城-人”向“人-城-產”轉變。進入新時代,城市發展應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他說:“城市只有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才能吸引人才的聚集,只有通過人力資源的提升,才能吸引企業的匯聚,進而帶動產業的繁榮,最終實現人城產的和諧發展。”
在此理念引領下,成都規劃設計了長達1.7萬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超過1公里的綠道。這條超長的城市慢行系統,將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園串聯起來,營造休閑娛樂、體育健身、都市農業體驗、城市夜游等游憩場景,豐富了居民生活游憩體驗。
這個國慶假期,“夜游錦江”作為錦江綠道的代表性項目,串聯起天府熊貓塔、蘭桂坊、合江亭等片區,涵蓋周邊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等消費場景,給游客帶來了新奇安逸的體驗,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公園城市突出人、城、境、業相互協調統一的和諧關系以及共同呈現在空間上形成的大美城市形態。”賀克斌著眼成都實踐,認為公園城市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城市發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