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化體驗,中國發展速度驚人
12月3號,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大會上既有國家領導人對網絡治理的宏觀論述,又有企業精英“未來要把機器變成人”VS“更擔心人變得像機器”的“水鄉論劍”,烏鎮這個江南水鄉再次成為世界互聯網的焦點。
在過去數年中,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社區、VR等技術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會的展廳里,各種形態各異的智能產品展示令人印象深刻。如,能夠利用視覺識別系統來主動分辨障礙物的貨車沙盤;無人駕駛的物流車,可以幫助提高物流的效率……
除了展品,智能化也在互聯網大會上真實發生。進入大會會場,不再需要人工辨認身份信息,安檢口的攝像頭會自動對人臉進行識別,身份信息就會自動出現在屏幕上。擺在會展口的智能垃圾桶,只要輕輕一喚,它就會自動走到你的面前。
德國《經濟周刊》的一篇文章中稱德國是一個數字發展中國家,像中國人每天用智能手機支付,在歐洲是不可能的。目前,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給德國提供數字發展援助。塞爾維亞貿易旅游與通信部國務秘書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驚嘆不已。這一次來參會,她代表塞爾維亞政府能向中國學習在線旅游方面的合作同時也把中國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經驗帶回塞爾維亞。
30年前,第一封跨國電子郵件從北京發至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一臺計算機上;30年后,中國使用手機上網用戶已突破11億,居世界第一。數字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在互聯網新時代,中國正在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