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式生態修復:“土辦法”與“高科技” 并舉
大數據機遇
大數據對草原生態建設的意義,正在得到驗證。今年以來,內蒙古草原面臨巨大挑戰,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兩大草原出現近年來的大旱。
蒙草大數據平臺正在逐步發揮作用,通過這樣的大數據內容,農牧民能夠快捷地掌握當地及周邊地區牧草生長狀況,掌握適合本區域的牧草品種及種植技術,以提高產量、降低運營成本,并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未來的糧食安全依賴于強健且適應性強的植物與動物性作物的生產及發展,因此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草業中的潛力就變得至關重要,也刻不容緩。
而這也是內蒙古大草原大數據產業的機遇。11月7日,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面向全世界推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此前,內蒙古制定出臺了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從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中心開放、科技研發支持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在當日舉行的大數據產業推介會上說,大數據是大產業、大機遇、大紅利,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擁有了大數據,誰就擁有了未來。
在這樣的政策紅利下,內蒙古的企業正在掘金大數據。王召明認為,在蒙草的全產業鏈條中,種質資源庫是物質保障,蒙草要發展現代草業,當然要先有種子;有了種子怎么種法?要靠大數據平臺的指導,大數據造福了草原,也給蒙草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如今,在蒙草的科研體系之下,蒙草實施生態修復用的鄉土植物草種,已經占據了80%—90%,這些種子和大數據平臺,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核心利器。蒙草生態2016中報顯示,蒙草公司在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3億,同比增長9.26%,這樣的業績在中國經濟L型的走勢中頗為亮眼。
今年6月21日,蒙草公司正式名稱里的“抗旱”變成了“生態”,蒙草從側重“抗旱差異”層面的產品供應,轉變為以生態為核心的產業運營。目前,蒙草公司已形成立足內蒙古,輻射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北京等諸多城市和省區的國內布局,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引下,公司與俄羅斯及蒙古國等國共享牧草,向阿聯酋等國輸出生態修復技術。實現從內蒙古走向全國,從國內走向海外的戰略布局。
掌握著種質資源、生態修復寶典的蒙草,無疑掌握了生態修復產業最為基礎的資源,借助大數據,一個生態產業的隱形獨角獸漸次浮出水面。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