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式生態修復:“土辦法”與“高科技” 并舉
“草原大數據平臺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把草原的生態數據搜集起來,然后用來指導草原生態修復,修復的時候可以來監控監測。”盧欣石說。作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盧欣石今年第一次見到大數據平臺,就給予了盛贊。
盧欣石把大數據平臺看作是草原生態建設的工具書,在這本工具書上,草原鄉土植物的特性——諸如適宜生長的地域,適宜的土壤酸堿度、水分條件等一系列數據,被一一記錄在案,可以隨時查詢。
這個平臺的運營者——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草生態),希望憑借種質資源庫和大數據平臺,實現生態修復的標準化和產品化。將來,生態修復不是一個高門檻的工作。普通的農牧民,只要有了種子,有了大數據平臺的“工具書”,就可以參與到生態修復中,建設自己的綠色家園。
小草諾亞方舟
在資本市場,蒙草生態被稱為“中國生態修復第一股”。2012年上市后,蒙草生態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發展,公司資產規模及業績均得到大幅提升,總資產及營業收入四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57%及37.13%,劃出了一道驚人的成長曲線。
而這個“第一”,還有別樣的內涵:蒙草是至今唯一一個自建種質資源庫的企業,這顯然是個“燒錢”的行為,種質資源庫要維持恒溫恒濕,是一項高成本的投入,一般是政府投資運營,在當今世界,也只有孟山都這樣的種業巨頭,才運營了自己的種質資源庫。
要解讀蒙草,被稱為小草諾亞方舟的種質資源庫是個繞不開的存在,而蒙草生態的董事長王召明也強調:蒙草的三大產業板塊,都是圍繞著種子來構建的。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商業模式?這要從王召明的“羊倌兒理論”說起,他八歲起就在草原上放羊,春天哪種草先綠,秋天哪種草最后枯黃,他是記得最清的,這直接關系到能不能把羊放好。因為羊會“跑青”,哪里有新鮮的嫩草,羊就往哪里跑,作為羊倌兒的他,就得時時跟在羊群后面攆上去,所以,他最懂草的習性,最了解草的變化。
如今,這樣的羊倌兒,被蒙草的科研人員們視作“土專家”。野外采集草種的時候,每遇到一個羊倌兒,都會被蒙草奉為上賓,讓他們把當地的植物生長特性和榮枯時令講得清清楚楚。
這也自然談到了蒙草的科研體系——這是讓王召明自豪的事情,蒙草網羅了中國頂尖的草業科學家,但王召明認為遠遠不夠,蒙草的科研是同時應該是平民化、小草化的。去沙漠里頭取土樣采種,蒙草不僅需要培育新品種的科學家,也需要廣泛在野外的“土專家”……
內蒙古阿拉善一年降雨量才30到100毫米,屬于典型的干旱區。蒙草在阿拉善建立了荒漠植物研究院,進行荒漠鄉土植物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海南省公布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方案
記者從(海南)省住建廳獲悉,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省住建廳制定了《海南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方案(2018-2020年)》,自2018年至2020年在全省城市(包括縣城)進一步開展【詳細】
景德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讓城市面目一新
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千年瓷都,有著2000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創造了【詳細】
生態修復受熱捧另一面:高負債如芒在背
A股市場共30家園林及生態企業,平均負債率達到了52.39%。【詳細】
江蘇泰興:生態修復“詩化”長江岸線
沿江生態廊道是江蘇泰興市長江生態保護的一項重點工程。根據規劃,泰興將24公里岸線中的50%進行生態化改造,建設生態人文體驗區、生態田園風光區及生態產業融合區。 目前,長江泰興段岸線正積極開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