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平:特色小鎮建設思路探討
營舍,村莊、鎮、園。我今天跟大家主要交流的是鎮,關于小鎮的建設。我的認識當中,小鎮是聚落的小鎮,是生活在這里的人的地域的、精神的共同體。我理想中它應該符合這么幾個方面的條件。
首先是產業發展的特征,一、二、三產融合,文化創意、綠色產業鏈,達到一個效果就是農民生活的富裕。但這還不夠,還需要它是個美麗的地方,也就是生態學做得特別好,人與自然非常和諧,同時它也是個微笑的地方,也就是說社會學做得特別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和諧,構建一個所有人在社會破解現代文明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對抗,人與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非常和諧,是一個可以重塑自我的地方,可以落葉歸根的地方,是一個世世代代可以居住的地方,應該從這四個角度來設計和評價。
小鎮的規劃當中一定要體現什么?就是我們過去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發展。但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項目思維,招商引資的項目思維。現在在中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全球視野,要與國際對標,在小鎮建設當中也要這樣做,思維要有很多的變化,把項目思維轉變成體系思維,在體系之下是系統,系統之下是項目。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以農民為本,科學地把握生物多樣性、文化多元性和市場的多樣性。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要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盡可能避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重復建設。小鎮本身是一個體系,但是在小鎮發展當中,它又是一個細胞,一個局部。
所以我們要把小鎮做精做細,不僅要考慮小鎮的自身,也要考慮小鎮與小鎮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的融合和互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小鎮不是個盆景,更不是個舞蹈,它應該是一道風景。比如在一個小鎮開始起步策劃的時候要做很多的專題研究,比如生態、旅游、文化、健康等,它的產品、物質產品、精神產品、文化產品,還有對標,人的資源、商業模式、資本、土地等等。
三條路徑必須要做得完美。第一個是生活的再造。我們原來小鎮生活得好,我們建小鎮之后要生活得更好,所以首先一個問題是生活的再造。所以要把城市美好的東西,這些農村向往的東西,農村沒有的東西,比如說現在信息文明等跟美麗鄉村結合,跟中國的農耕文明結合,把現代化的內部環境跟外在環境結合起來,提升生活的品質。第二是生產的再造。它是個發展的地方,所以就要在組織結構的再造、生產流程的再造中進行重組、改變。第三是生態的再造。要把治理污染、提升產能、生態修復等組合起來,真正變成一個生態。
在這三個路徑過程當中,我們把一系列相關的要素構建起來。首先是一個產業融合。農業+N或者是其他產業。第二是功能的融合。第三是城鄉融合。第四是人的融合。做到這四個融合就變成一個理想的小鎮,理想的農村。然后建設的過程中再做模式的轉變,從家庭農產最小的細胞,讓細胞組成一個組織,一個組織再變成一個器官,這個器官再變成一個個體,這就是小鎮,這就是它的演變,它的進化。所以我們做小鎮過程當中最基本的單元就是農戶,一家一戶怎么做,通過這樣就變成一個個體,有很多的個體組織起來的就變成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再加上這樣一個城市,就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小鎮的開發有三種類型。有開發型的,有改造型的,有遷入型的,要因地制宜去做。
評價的體系太復雜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用文化去評價。主要的指標落實在文化上。小鎮首先是產業發展。所以產業需要解決五個當前農業大問題,也就是政府要良,農民要錢,市面要綠等。農業結構怎么變遷,技術路徑怎么變遷,生產規模怎么變遷,組織模式怎么變遷,比較閾值怎么變遷,政策模式怎么變遷,最后達到一個平衡。科技、人才、市場、效益怎么統籌,怎么組合,最后使得夢圓美麗鄉村一步到位。需要多元產業的融合,科技支撐,食品與環境的質量控制等。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