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京“空中花園”亂象 媒體稱折射監管缺位
800平方米“最牛違建”
地點:海淀區人濟山莊4號樓
引發公眾對“空中花園”的大規模關注,是在2013年8月。花園主人是張必清——“梅花磁針灸綜合療法”(“奇經療法”)的創始人。花園建筑面積達800平方米,被稱為“最牛違建”,在2014年3月基本完成拆除。
據媒體報道,張必清在樓頂建有兩層小樓,樓體外表以巖石質感的外殼包裹,外殼上還種有樹木花草,仿佛“空中花園”。有知情人回憶,“假山”內的建筑有三層。一層是主要的活動場所;二層較為私密,除兩間KTV外,余下為治療室和客房;三層則被當做儲物室。對此,張必清則回應稱,該建筑并非別墅,是自己搭建的葡萄架。
當時,多名樓內住戶稱,擔心屋頂加蓋的兩層小樓會加重樓體的承重荷載。即使拆除,樓體結構可能也已被破壞。
回應
海淀區城管局曾發布公告稱,經查,位于海淀區廣源閘路人濟山莊4號樓頂層一處建設工程,建筑面積為800平方米,未依法取得規劃許可,違反了《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屬違法建設。要求該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在15日內,自行拆除上述違法建設,或攜帶相關材料前去主張權利,接受調查,提出陳述、申辯理由。逾期無人主張權利或者未自行拆除上述違法建設的,將依據《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規定,報經海淀區政府批準后,予以強制拆除。
隨后,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不管安全不安全,是違建都應拆除”。
追問
屋頂綠化到底是否可行?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科實設計所所長韓麗莉說,北京的屋頂綠化工作,早在10年前就已展開。2004年,為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開始對屋頂綠化項目進行課題研究。次年,北京市質監局發布了《屋頂綠化規范》,對屋頂綠化做出詳盡分類。從技術上看,屋頂綠化工作完全可以實行。2011年,“29號文”發布,進一步推動了屋頂綠化工作。
韓麗莉說,文件只針對公共機構所屬建筑而言,且做出“層數少于12層”、“高度低于40米”等規定。該文件并不包括住宅樓的屋頂綠化問題。
屋頂綠化有哪些好處?
韓麗莉表示,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實施屋頂綠化會對建筑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北京現有建筑中,平屋頂約有7000公頃。若將這些屋頂夏季增加的熱量和冬季散失的熱量,都通過空調來平衡溫度,每天能耗達5000萬元。若將這些屋頂30%用來綠化,每天可節約能耗1500萬元。
至于飽受詬病的“漏水問題”,韓麗莉指出,真正技術上達標的屋頂綠化,反而會對建筑結構和防水起保護作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此外,屋頂綠化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方面,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編輯:w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