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挖掘遺存價值 保留文化印記
把握當下 為歷史遺留謀發展空間
為進一步加強江蘇建筑與環境品質提升的導向與機制建設,拓寬專業界歷史建筑和歷史環境的保護思路,江蘇省舉辦了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建筑及環境藝術專項競賽,競賽充分探討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當代使用的途徑和方法,力求激發全社會提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為歷史文化空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精心組織策劃 搭建創意展示新平臺
基于歷史遺址建造的生態啟示公園、連接明城墻斷口形成的馬拉松通道、能夠“長出”更多空間的梧桐樹……在2014首屆江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建筑及環境藝術設計專項競賽展現場,一件件極富想象力的建筑創意設計作品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美麗城鎮’的精神,此次競賽選擇以‘歷史空間的當代創新利用’為主題,這一主題的選擇根植于江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期望通過多樣化的創意設計,促進歷史空間的積極保護和創新利用,將歷史空間的保護和當代的生活緊密相連。”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科研設計處處長唐宏彬向筆者介紹。
據了解,2014首屆江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建筑及環境藝術設計專項競賽由江蘇省委宣傳部和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共同組織。競賽參賽方案題材豐富,包括歷史地段、城墻遺址、工業遺產、交通記憶、傳統村落、歷史建筑及四維空間七類,設計手法多樣,有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為鼓勵多樣化創新,競賽未指定具體的歷史空間,允許設計人員選定江蘇省內符合設計范圍要求的場地,并自行擬定設計任務書;為激發創意,競賽鼓勵跳出實施方案難免遇到的現實束縛,明確已建設實施的方案不列入評選范圍;在遵從歷史遺存保護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鼓勵選手大膽暢想,激情創意,迸發更多的理想主義藝術之光。
“為做好競賽組織工作,激發設計院、設計師、高校師生等參與競賽的熱情,我們分別組織了職業組和學生組的專項競賽。專項競賽吸引了包括江蘇省設計大師、優秀青年建筑師以及近100所設計單位和高校的設計師和學生參與。”唐宏彬說。
競賽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設計大師齊康親自擔任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鐘訓正、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孟建民、時匡及眾多江蘇省設計大師參加方案評審,共征集到設計方案522個。經過專家投票,評選出職業組獲獎作品96個,視同獲得省優秀規劃設計獎;評選出學生組獲獎作品20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遴選出首屆紫金創意設計金獎1個、銀獎2個、銅獎5個、優秀獎10個。
“此次競賽的主題是一個繼承了我國優秀傳統,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又創造文化價值現代空間的歷史、現代、文化多領域的命題,富有挑戰性。競賽采用全開放的模式,不設地點和具體內容,可由設計人員根據自己的理解自行命題發揮。這就極大地給予參與者想象空間,在命題本身也是一次創意的嘗試。”時匡評價。
激發社會關注 喚醒歷史空間“新生命”
城市的空間特色、建筑品質和園林藝術是表達城市文化精神、體現城市文化特色、反映城市文化追求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空間品質提升和文化特色塑造,2011年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建筑學會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3個國家行業學會率先發布了《城鄉空間品質提升與文化追求的江蘇共識》,引起了全國專業界的共鳴,并隨后致力推動實施改善。
“過去我們的工作多局限于行業內的專業活動,與社會溝通互動不夠,而此次建筑及環境藝術專項競賽,將有力促進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和室內裝修設計的水平提升,有效推動設計行業和社會的良性互動,促進形成一大批廣受群眾歡迎、體現文化傳承、反映創新精神的創意空間和宜人環境。”周嵐說。
競賽期間,參賽的上千位設計師和幾百個設計團隊,以富有創造力的參賽方案呈現了江蘇歷史資源的豐富性和歷史空間的多樣性,表達了歷史空間可以怎樣通過織補、連接、創意利用等多種手法和現代生活相連,在保存城市歷史記憶、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成為新的文化景觀,形成美好人居環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市民文化情操。
根據參賽者聚焦關注的議題,展覽除了分7個部分展出獲獎作品外,還在現場設立了“作者解讀”、“名師講壇”、“對話大師”等專題活動,形成人人參與、廣泛互動的良好氛圍,讓參展群眾能真正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引起群眾對此項工作的關注。
此外,為深入了解社會公眾對江蘇歷史空間創新利用的認知、理解及建議,展覽現場同時設置了“調查問卷”,問卷包含參觀者學歷、職業、參觀目的、所引發的思考等15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91%的參觀者對歷史空間的創新利用工作持支持態度,95%的參觀者認為此次展覽對提升建設領域創意設計水平具有推動作用,81%的參觀者認為歷史空間的創新利用應注重其人文性及與周圍空間環境的協調一致性。這些數據將對江蘇歷史空間的創新利用工作形成指導作用,從而進一步提升江蘇建設領域創意設計水平,繁榮設計創作,推動江蘇各類歷史空間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工作的發展。
“這次展覽的舉辦其實更多的是江蘇對于歷史空間創新利用這項工作的探索與呼吁。一方面檢閱了前階段創新的成果,同時又開拓了一個以創新為功能的新時代。”周嵐說,通過此次大賽活動,希望我們能夠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創新理念、凝聚智慧,使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成為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積極參與的公共事業,同時為提升全省的創意設計水平,建設美好江蘇作出貢獻。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