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山環水抱格局藏奧秘 專家指暗示福山壽海
有人說她是風月無雙的園林;有人說她是營造山水的絕唱;還有人說她是一位傾國傾世的美人;她兼有詩、畫、風水、儒、釋、道等多重因素,259年前乾隆的一次大手筆,造就了這個絕版的頤和園。
1998年12月2日,在日本京都召開的第二十二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關于頤和園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討論正在緊張地進行。一名來自東南亞的評委舉手發言:“我不反對它入選遺產,但是委員會給出的第三條評價是不是已經達到極致了?”
聽到這番話,時任頤和園總工程師的耿劉同有些坐立不安,參加過多次世界遺產項目評選的他心里很清楚,這第三條世界遺產委員會確實不輕易用,之前故宮評選都沒能得到這個評價。耿劉同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會場的寂靜,不一會兒,大會主持人用洪亮的聲音說:“我們去考察過兩次,毋庸置疑,它的確配得上這個評價。”如今這條評價隨著頤和園的申遺成功已成定論,成為頤和園的至高榮譽之一——“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盡管世界遺產的申請是以光緒時期修建的頤和園為樣本,但耿劉同仍然強調,是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賦予了它“仙風道骨”,其藝術成就甚至要超越頤和園。而清漪園是乾隆時期修建的,乾隆本人就是它的總設計師。從某種意義上說,乾隆的高度,決定了清漪園的高度。
清漪園中有多少江南景色?
很多人說,乾隆因為一生6次南巡,酷戀江南景色,尤其對杭州西湖格外鐘情,因此在他所經營的園林中,均不遺余力地追求再現江南山水風景和園林藝術之美。此話不假,譬如在圓明園中,乾隆就先后興建模仿西湖小有天園、龍井、花神廟等名勝景點,甚至還把園中另外九處景點也按照西湖十景來一一命名,湊成十景之全數。那么在清漪園中有多少江南景色呢?
清漪園為北山(萬壽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諸峰。但是,萬壽山的山體比較低矮,也不夠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為東南斜向的狹長形狀,山與水的關系有些疏離。怎么改造呢?乾隆下旨將湖山整治工程與治水工程相結合。首先將湖面向東、向北大大擴展,一直抵達萬壽山的南坡;然后將挖出來的土方堆在山的東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狀。結果是湖面更加遼闊,山更壯偉。
乾隆爺在山水中布了一個迷局
然后,乾隆又在湖面西側增添了一道幾乎與西湖蘇堤一模一樣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劃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進一步把外湖分為兩個部分。這樣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樣,變成了有內外幾層的“重湖”了。還有人說,考慮到杭州西湖中有幾個大小不同的島嶼成為重要的點綴,清漪園在挖湖堆山的同時,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三個大島和兩個小島。
這些說法也許都沒有錯。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模仿江南,對乾隆的理解就顯得淺白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達到山環水抱的格局。
山環水抱蘊含著何等機密?
為什么要山環水抱?“山環水抱必有氣”,這是傳統風水的一條重要定律。傳統風水是一門通過特殊方式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因素進行研究的學問,它的本質是強調美——一種對人身心有益的感受。這種思想既是中國園林文化之大極,也是中國文化之要義。而乾隆深諳此道。
福山
壽海
當疏浚昆明湖的工程完成以后,乾隆登臨萬壽山之巔,看到眼前遼闊的湖面和遠處的西山,他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250多年后,北京西城區作家協會會員陸元也欲登臨萬壽山之巔,感受當年乾隆的視野與情懷。然而,當他站在佛香閣前面時,他覺得有些遺憾,因為眼前昆明湖和萬壽山的輪廓看不出壽桃和蝙蝠的形狀,也就無從證實乾隆是否有意將“福壽”之意體現在園林設計中。
如果視角更高一點,是否就能看出來呢?陸元馬上找到自己的老朋友,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請他找一張頤和園的遙感圖片。拿到遙感圖時,陸元多少有些激動,他清晰地看到占據了畫面五分之四的昆明湖外輪廓就像一個桃子,西堤像是桃子的中縫,昆明湖的入水口像是這個桃子的蒂一樣,而出水口就像桃子上歪著的尖兒。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呈拱形,就是蝙蝠的頭部,兩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陸元甚至還從圖中找到了蝙蝠的兩個小爪子,即兩翼各有伸出水面的亭子——對鷗坊和魚藻軒。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頤和園:一座以“福壽”名建造的皇家園林
歷史上曾出現【詳細】
關于頤和園的造園藝術
頤和園具有皇家園林特色;園中的古典建筑,不僅將整個園林在空間上分割成3個景區,而且發揮了主體建筑的統馭作用,體現了實用性和藝術性并存的建筑之美;園中的山和水,各自獨立成景,又相互依托,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園。【詳細】
北京園林頤和園的花草樹木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