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北京城市規劃:這座城市的城市性是什么
無空間則無靈魂
老北京城的外部空間主要是街道與一些開敞的水面與溝渠構成,并沒有歐美城市中常見的市民廣場。今天北京的市民廣場與空間是否會發展出類似歐美的市民社會?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靈魂,而這個靈魂的特質很多來自于它獨特的城市生活與空間體驗。
老北京的市民生活不是市民廣場與林蔭大道,而是舊時人家的街頭巷尾。今天的北京道路與空間的尺度巨大,城市空間規劃以機動車而非步行為主導,行人在城市空間中限權受制。
在現實中,城市的開放空間被各種交通功能所規劃占據,那種容許人們自由聚集的開放城市生活空間越來越少。盡管越來越多的封閉式居住小區中擁有內部綠地與花園,但是這種共同屬地不同于城市開放空間中的公共空間。盡管小區內部的花園對于當地居民是十分重要的社區活動空間,但是這里更多的是內向的社區生活,而非外向的城市生活。
可以這么說,城市的開放空間的數量與質量將決定未來北京市民的城市生活與公共道德的品質,市民的精神健康與物質健康同樣重要,在高密度的城市中,規劃一片沒有所謂功能的空地也許比疏散人群的交通空間,鍛煉身體的運動場地或改善環境的綠化空間更為重要,因為這片空地可以成為城市寄托靈魂的地方。
規劃的悖論
對于城市規劃者而言,798是一片雜亂無章的破敗空間,教條的規劃理論和城市理論,將798定義為一個急待改造的城市中骯臟而黑暗的角落。然而,現實中的798是一個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城市空間。是規劃錯了,還是發展錯了?
798藝術區原本是一片機能衰退的工廠區,隨時面臨拆遷的可能。在2000年后短短數年時間,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崛起,聚集了大量的藝術家工作室與藝術機構而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區之一。
這里沒有任何政府主導開發的背景,沒有政府投入,沒有BT,沒有名校,沒有權力機構,沒有土地政策,沒有政府稅收優惠,沒有統一規劃,甚至連保安也可有可無。
當全國的城市開發都在自上而下的規劃中高歌猛進時,798在一片城市的褐地,一個無人關注的城市角落中自下而上發展起來。自由、有機、開放與活力是這類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都市街區迥異于那些自上而下規劃而成的街區的特征。
在798,所有的空間與土地都是混合功能的有機空間,商業與公共空間穿插其中。
今天的中國城市規劃與土地管理系統,大多仍舊沿用流行于上世紀50年代的單一土地目標利用與剛性分區制,這樣的方式有利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城市經濟生產規劃,但是完全不適應今天城市土地市場,和商品經濟自我調節的能力與需要。
在城市快速擴張階段,問題會被速度所掩蓋,一旦城市進入穩健的發展階段,這種缺乏彈性和長遠考慮的單一土地目標利用與剛性的分區制,就會與自下而上的城市發展形成越來越多的矛盾。巨大的北京城的規劃,既不可能完全地自上而下,也不可能完全地自下而上,在推動城市發展尋求抓手時,也要為城市自身擁有的本能留下足夠的平臺。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