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絲綢之路:神秘東方古道 積淀千年遺跡(1)
2014-07-31 09:02:00 作者:白楊/整理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遺產點線路位置示意圖
崤函古道遺址全景
崤函古道遺址
崤函古道是對古代中國自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大約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一直沿用至民國期間。道路溝通了華夏文明兩大核心地區—— 關中盆地、洛陽盆地,是絲綢之路長期、長距離交通保障系統的珍貴物證。
古道位于中原地區秦嶺東段余脈丘陵地帶,其東端分別始于古都洛陽西出道口的新安縣和宜陽縣, 西至關中盆地東側門戶的陜西潼關。因其沿線主要穿行于崤山之中,并曾設有號稱天險的秦函谷關,故而得名。
崤函古道東西全程約200多公里,分為東、西兩段,即“函谷道”和“崤山道”,兩段道路各分南北兩線。石壕段遺址位于崤山道北路,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約3 6公里的硤石鄉至石壕村之間,全長230米,寬窄不等,最寬處達8.8 米,最窄處5.2 米。主要遺跡包括石灰巖質古道路面、路旁三處蓄水設施等。古道的石灰巖質路面因車輪長期輾軋,形成較深的車轍,車轍的印痕寬窄不等、深淺不一,最寬達40 厘米,最深處41 厘米,最淺處僅數厘米。蓄水設施是在自然形成的坑凹地形的基礎上略加整修而成,供來往行人以及駕車、馱貨的牲畜飲水之用。
編輯:daiy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