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理想城市應是以人為本的城市
陳秉釗,同濟大學建筑和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精彩觀點
>>>真正的“城市特色”是大自然賦予城市的山、水及歷史文化,這些難以模仿的要素構成了城市的永恒魅力。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連續的,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老城沉淀下來的歷史文化是很珍貴的,應該很好地重視和保護,這點毋庸置疑。但是住在老城里的人要不要現代化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建設一個好的城市,衡量的標準就是人,城市應從外觀轉向內涵,回歸人性已越來越成為國內外規劃師的共識。
>>>>在現在這個轉型時代,正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所說:“思考中的城市比亢奮中的城市更有力量”。我覺得那句話講得非常深刻。
規劃即是法。
這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早已成為主政者們的共識。當然,這種共識并非來自于某個領導者的靈光一現,而是在上世紀初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付出的巨大代價后積淀下的教訓。
而在尚處于城鎮化初期的中國,盡管從來不缺少規劃文本,但可以看到的事實是,城市空間的無序擴張使得城市病已從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城鎮化甚至成為人們資本積累和資源掠奪的代名詞。
無疑,中國不需要這樣的城鎮化。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剛剛結束,會議對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有著如此表述: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因此,面對著城市的轉型,需要主政者思考的是,城市規劃應如何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取向以及如何保障其長期的如一性和穩定性。對此,鳳凰網城市特別邀請同濟大學建筑和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陳秉釗暢聊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問題。
陳秉釗認為,城市包含著動態、豐富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凝固的藝術品。建設一個好的城市,衡量的標準就是人,城市應從外觀轉向內涵,回歸人性已越來越成為國內外規劃師的共識。
同時,對于城市主政者們而言,一個理想的城市,一定是讓人感到溫馨、舒適、方便的城市,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城市。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