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期待竹子開花可預測
近日,專注竹林培育研究近半個世紀的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蕭江華說,我國作為擁有約700萬公頃竹林的竹子大國,非常需要關注竹子開花問題。他說,很多竹子開花后就會死掉,比如毛竹,一旦開花,整個群落都會開花,繼而死亡,大面積的竹子開花會嚴重影響竹農的收益。
竹子是禾本科的高等植物,雖然無性期很長,但它同樣具有有性繁殖的特點,它和水稻、小麥一樣,只開一次花,而且竹子開花具有不可預見性,開花就意味著死亡。生活中,大多數人工培育的竹林,栽下去時,基本上是在同一地方取材的,它們的發育階段是一致的。因此,整叢竹子都會在同一時間開花,并相繼死亡。
蕭江華說,如果開花時間可預測就好多了,遺憾的是現在我們還不清楚外因如何影響竹子開花的。他建議,針對竹子的開花機理做系統研究,以期像預測癌細胞一樣可預測竹子開花,這樣就可以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專家呼吁盡快進行古村保護
“湖貝古村舊改引發這么大爭議,說明深圳舊村保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8月23日,在2016首屆中國(深圳)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上,專家呼吁深圳盡快對現存舊村進行摸底分類,作出有區別的保護,為深圳歷史文化載體留足空間。【詳細】
業內專家建議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設就要服從服務于這個導向,堅持完善功能與宜居宜業相結合,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人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詳細】
專家解讀:六大創新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型
“十三五”是中國經濟社會走向新常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城市作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決定了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必須與城市發展方式轉型配套進行。【詳細】
專家稱中國需要再建10個類似北京的中心城市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2日在重慶指出,中國“十三五”期間,將加速發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