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飛播造林6萬畝 首次增加觀賞紅葉樹種黃櫨
6月11日,伴隨一陣馬達聲響起,2013年洛陽飛播造林開始。據介紹,此次飛播造林為期4天左右,計劃在汝陽縣、欒川縣、洛寧縣等
播區進行,播種總面積為61175畝,飛播側柏、黃連木、臭椿等樹種,總用種量28170公斤,其中首次增加美化樹種黃櫨。
11日起,大河報記者連續兩天跟隨林業部門人員登上飛機,參與飛播造林,為讀者帶來視覺版的飛播植樹。
“飛”速度
12小時播撒樹種2.5萬余畝
6月11日早晨6時許,一架運5-B造林飛機飛抵機場,早已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員迅速將3車樹種運向飛機停靠處。“飛一次需要添加樹種750公斤,大伙趕緊裝種子!”洛陽市林業局調查規劃站站長李志超招呼大家道。
記者現場看到,五六名工作人員依次傳遞播種袋,并向飛機頂部儲存艙內裝填樹種。裝種結束后,飛機調整至起飛位置,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滑翔起飛。
30分鐘后,飛機抵達洛陽市洛寧縣馬山播區上空。飛行員將飛機調整至離地面100米的空中,此時播種飛機顛簸得厲害,記者頓時感覺頭暈目眩。飛行員按下播種按鈕,飛機底部的飛播艙門打開,樹種順勢向山間落去,猶如萬箭齊發。
“飛行時必須保持與地面的高度一致。”飛行員介紹說,根據地勢的起伏他控制著飛機一起一落。
與此同時,播區內林業工作人員在此等候采集,用準備好的大布在下面接住飛播下來的樹種。“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判斷飛播種子的品種、數量、密度等,隨時與‘天’上工作人員進行溝通。”李志超說。
截至當日18時,據現場工作人員統計,在12小時內,飛播造林面積達2.5萬余畝,使用種子約7500公斤。
“飛”計劃
今年洛陽將“飛播”造林6萬余畝
5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省飛播造林作業設計審定會上,洛陽市飛播造林作業設計順利通過評審,并計劃在2013年飛播造林6萬余畝。
據了解,飛播造林,就是模擬林木天然下種更新,采用飛機撒播樹種進行造林。“洛陽西部交通不便,造林難度大的深山、高山地區,飛播造林發揮了攻堅作用。”李志超說,飛播造林有效地擴大了造林范圍,使不少人工植苗難以綠化的地方,在短時間內披上了綠裝,如欒川縣、嵩縣南部的伏牛山地區,山大人稀,坡陡草密,人工植苗造林難度很大,而飛播造林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洛陽市今年的飛播造林分別在洛寧縣馬山播區,汝陽縣洪澗播區,欒川縣鳳凰嶺播區進行,總面積為61175畝,共有92個播帶,飛播樹種為側柏、黃連木、臭椿,總用種量達28170公斤。“其中鳳凰嶺播區播種美化樹種黃櫨1117.5公斤。”李志超介紹說,這是洛陽首次把我國著名的觀賞紅葉樹種——黃櫨進行播種,“將為大美洛陽增添更多色彩。”
“洛陽飛播造林工作已開展了34年,早期的飛播林已經成林、成材,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洛陽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早在1979年,洛陽就啟動了飛播造林計劃,時至今日,洛陽市適宜飛播的七個縣域共飛播造林326.1萬畝,成林92萬畝,跨入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
啥感覺?
播種時,飛行員要將飛機調整至離地面100米的空中,并根據地勢的起伏控制著飛機的一起一落。此時播種飛機顛簸得厲害,記者感覺頭暈目眩。
這效率!
截至當日18時,據現場工作人員統計,在12小時內,飛播造林面積達2.5萬余畝,使用種子約7500公斤。
這效果!
時至今日,洛陽市適宜飛播的七個縣域共飛播造林326.1萬畝,成林92萬畝,跨入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