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與城市文明
3.個人素質與文明城市的不協調
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由于與改革開放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新道德體系尚未有效建立,道德領域出現了不少“真空地帶”,道德評價紊亂,道德監督、調控失靈,在社會公德等方面出現某些“滑坡”現象。出現了一系列不文明行為,這些不文明行為主要是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公共觀念的缺失而造成的不文明的一些行為舉止和動作。很多人覺得這是小問題,不值得上綱上線。還有的認為,公共場所是“公共的”地盤,沒人指責,也沒有監督和輿論壓力,形成了一種安全的、從眾的無意識狀態。但是,當種種不文明的行為被“集結”起來,被放大的就是城市容貌的污點,甚至上升到國民素質問題。我們絕大多數市民在單位是好干部、好職工,在學校是好師長、好學生,在家庭是好父母、好孩子。但是,由于平時忽略了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久而久之,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不良習慣變成了有違公德的不文明行為,與城市文明形成很大的反差。
不立官德。官德,指的是官員恪守職業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孔子曾云:“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現如今,少數領導干部失德問題尤為突出。有的濫用權力、以權謀私,有的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有的貪圖享樂、玩物喪志,有的官氣熏天、橫行霸道,有的信念喪失、求神拜佛,有的趣味低級……這已成為腐敗屢禁不止的重要誘因,不斷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線。官德不彰,民風難淳。從古至今,概莫如此。窗口行業、政府部門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縮影,是一座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言人”。一座城市文明建設水平的高低,往往是通過窗口行業、部門形象反映出來的。行業、部門做得好,可以為城市爭光,做得不好,就會為城市抹黑,影響城市的發展和形象。有些行業、部門“衙門”作風嚴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有的人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慵懶散奢,思想平庸,不思進取,敷衍塞責,紀律松弛,奢侈浪費,見名利就上,見困難就躲;有的人工作平庸,沒有創新,信奉“無過便是功”,對群眾的關切、提出的問題視為“燙手山芋”,誰也不愿接,拖一天是一天,得過且過。
不守公德。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然而,在經濟社會加速轉型時期,不文明行為愈演愈烈,社會道德底線被一再跌破。奧維德說過,“壞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生活中壞習慣無處不在。如辦事不自覺排隊、在禁煙區吸煙、亂扔垃圾、亂扔煙頭、隨地吐痰、說臟話粗話、高聲喧嘩影響他人、
隨處張貼、涂鴉、亂擺攤、不守時、買東西以次充好或缺斤短兩、酗酒鬧事、闖紅燈、亂插隊、不禮讓、橫穿馬路、亂鳴喇叭。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大陸人因為違反規定在地鐵內進食,引發香港“地鐵罵戰”,一個長假在天安門廣場上留下數十噸垃圾等。凡此種種,都是不文明的縮影,無不暴露了一些人文明素養的欠缺。
最近,大學生投毒事件再一次引起了社會對于大學生教育的關注。從之前的馬加爵案、藥家鑫案等,大學生犯罪事件的不斷出現,也使得人們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諸多知識以外的教育產生擔憂。這些高等學府的學生,他們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使得他們鋌而走險違法犯罪,走上生命的對立面?犯罪固然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然而它帶給人們的思考絕不僅僅止于法律。復旦大學投毒事件雖然是個案,但從個案,應當反思背后的問題。一個社會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還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但我們在這些知識以外的教育上,普遍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這些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不信美德。美德是指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諸如拾金不昧、勤勞勇敢、孝行天下、自強不息、助人為樂……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觀念發生了變化,美德缺失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老人摔倒不敢扶、好人不敢當、好人沒人信、不孝敬父母、不尊老愛幼、不知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等等。比如,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現代人的身上也越來越難以找到。中國人踏出國門狂熱購物、高檔消費,似乎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的暴發戶。中國的經濟總量目前已經上升到世界第二。中國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出現了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人。這些先富起來的人給人的印象卻是不折不扣的暴發戶。暴發戶是像火山爆發一樣富起來的人,往往說這人雖然很富,但是文化沒有跟上。近年來,中國人購物的報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西方媒體中,但字里行間滲透著感慨、驚詫、懷疑甚或不解的情緒。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發達國家瘋狂購物,什么貴買什么,中國人愛面子、愛炫耀、愛攀比的心態暴露無遺。中國游客憑借著強勁的消費力震驚了世界。再看看我們的車市。數據顯示PM2.5中,汽車尾氣占1/4。但我們的汽車總量、豪華汽車、大排量汽車還在飛速增長。不光汽車,中國國內的奢侈品消費的增速遠快于其他國家,將成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需求引擎。到2015年,全球超過1/3的高檔手袋、鞋子、手表、珠寶和成衣將來自于中國人境內外的消費,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將達到3700億元~3800億元人民幣。但中國人真的富起來了嗎?看看我們的人均收入,我們當然還沒有。但如果我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精神文明不能夠同步,到我們的GDP實現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會不會成為全世界的“暴發戶”。
三、以鞏固深化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文明是一種生產力,也是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時代呼喚文明的回歸與升華。創建文明城市有“標桿”,而城市文明建設無止境。從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市文明的建設體現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城市建設管理中、城市社會生活中。
1.在城市經濟發展中體現文明
一方面,要走低碳經濟、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習近平同志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城市發展必須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打破唯GDP論的觀念,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實現城市經濟發展的低碳化,推動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大力發展低碳產業。要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高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量;以促進“兩高一資”行業轉型為抓手,不斷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加大改造和升級傳統服務業力度,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文化旅游業等資源能源消耗少的現代服務業,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減少資源投入,節能降耗,變廢為寶,減少污染。鼓勵低碳綠色消費。推行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導使用節能型、低碳型的產品和服務;在全社會倡導以節約為榮、簡約為美,反對浪費,鄙視奢侈的現代生活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全域統籌、產城一體融合發展之路。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源泉;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和依托。要把“產城一體”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理念,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把產業基地作為城市的一部分進行一體設計,統籌規劃基礎設施、能源供應、生產配套
和生活配套;同時在產業基地根據功能需求實現用地融合,生產區和生活區融合、生產區與公共游憩區融合、生產區與配套服務區融合在一起發展。
2.在城市建設管理中體現文明
亞里士多德說:“城邦的長成是出于人類“生活”的發展,而其實際的存在卻是為了優良的“生活”。要重塑和諧城市發展觀,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觀念變革上不斷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在規劃理念上,發揮規劃在強化以及再造城市特色和文化中的作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本著突出自然之美,保護歷史遺產,延續歷史風貌的原則,以城市特色自然文化為基礎,借鑒吸納古今中外各種要素,塑造城市個性,提升城市品位,避免千城一面、風格雷同、毫無特色。要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轉型升級中的龍頭作用和調控功能,注重從城鄉規劃分割向縣(市)域規劃聯動發展轉變,從注重建設用地規劃向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規劃并舉轉變,從注重單體設計向維護公共利益與建筑特色并舉轉變,從技術規劃向規劃調控轉變,從閉門規劃向陽光規劃轉變。在規劃中加大對生態、宜居、人文的關懷,將設計提高到人性的高度來對待,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貫徹到建設以及規劃設計中的每個細節,充分考慮城市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遵循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塑造鮮明的城市特色。
在城市建設上,要強化全局意識,要致力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產業提升、可持續發展、文化傳承四大功能,打造形神兼備的城市,堅決擯棄有規模、無質量,以近利傷遠利,圈地拓城、攤大餅式的傳統發展之路,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之路。強化特色意識,開展城市建筑風貌和色彩研究,明確主基調,確定主色彩,培育獨具特色的城市風格,打造個性魅力城市。切實保護歷史文化資源,依法加強對各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城市記憶,增加城市底蘊,打造特色鮮明城市。強化精品意識,狠抓工程建設質量,多建百年工程,少留歷史遺憾。走出建了拆、拆了建的怪圈。
在城市管理上,首先要以人為本。變“市容優先”為“民生優先”,在城市有序和民生關照中找到平衡點,理順城市管理中方方面面的關系,讓“尊重”、“寬容”逐步成為一座城市公共政策的價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并成為一種城市品質,將城市管理的基本矛盾消弭于無形。今年我們在全市進行的“道路暢通工程”、“老舊小區、城郊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是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布署下,在去年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的情況下,實施的方便市民的重大舉措,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像這樣的工程,只要我們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為大多數群眾著想,就會贏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要強化監督。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在法律、法規、政策的框架內,鼓勵各種社會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對社會領域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尤其是要實行群眾監督;要重視社會及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將城市管理中踐踏與破壞民主和法治的行為公之于眾,有利于伸張社會正義。要關注細節。進一步關注管理細節,變突擊運動管理為經常性、深入到每個角落的細節管理,從體現城市現代文明的每個細節做起,一點一點地推開,一個層面一個層面地推進。大力提高城鄉統籌和建設水平,逐步使城鄉居民基本無差別地同享現代文明,努力實現城鄉共文明。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