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植”重“護” 安徽扎實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
19日上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江淮大地銀裝素裹。掃落樹冠積雪、鏟雪、培土……安徽滁州林業部門的倪傳武來不及欣賞久違的雪景,就與同事一起投入到雪后的護林工作中。
“適量的雪能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是老天對樹木的愛,但這種程度的雪就是害了。不僅會壓斷樹枝,還會造成"凍拔"現象,導致樹木根系與土壤脫離,所以必須在上凍之前抓緊防護,不能讓植樹周里大家勞動成果打折。”倪傳武說。
倪傳武所說的植樹周,是安徽省在春節上班后第一天開展的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植樹造林周”活動,為確保完成今年286萬畝植樹造林計劃,全省各地都在為建設美好安徽揮鍬添綠。
去年9月安徽省全面啟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以來,完成整地287萬畝,超額完成年度整地計劃,整地面積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同時搶抓時機完成冬季造林45萬畝。
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教授傅松玲說,去冬今春持續的霧霾天氣讓人們越來越體會到“森林綠肺”的重要意義,霧霾的克星是雨水,而風調雨順的大氣環境依靠的是森林。但植樹不是簡單的“植”,而應重“護”,避免形式主義和資源浪費。
除了雪后防災工作,安徽各地已逐步建立起植樹和護林的長效機制。合肥市開通了網上認建認養樹木服務,安慶市鼓勵林農合作造林、與企業大戶聯營造林,促進規?;l展,今年全市80%以上造林為大戶或公司經營。
20日,安徽省林業廳組織萬名林業科技人員深入春季造林一線,按照服務林農、服務企業、服務基地的原則,開展林業技術指導和林業科技成果與實用技術推廣,確保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活一片。
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實施以來,安徽各地還把植樹造林與美好鄉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旅游有機結合,優化樹種配置,提升植樹造林品位。淮北烈山把石榴作為石質山造林主打樹種;合肥肥西今年欲建設3個萬畝以上、11個千畝以上高效林業基地;滁州按照“一地一景”“一園一品”的造林理念,今年將打造500畝以上的特色林、特色園。“不搞簡單的植樹造林,要力爭實現春天看到花,夏天享到蔭,秋天賞到葉,冬天嘗到果的效果,這樣的綠化才更有意義。”滁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汪洋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江西公布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
江西省林業廳30日對外公布該省2016年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大數據。2016年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本次評估結果與2011年評估結果比較,僅森林的生態效益就增加了1863.22億元,增幅23%【詳細】
我國森林旅游年產值破萬億元
1月31日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28%,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00億元,成為中國林業的第三產業支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