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楓樹山林場構筑瓷都“綠色長城”
綿綿不絕、綠意蔥蘢的林木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山坳間的水庫游魚細石清晰可見;頭頂不時有白色的大雁一群群飛過。年關時節,當記者來到楓樹山林場采訪時,被這里良好的生態深深震撼了。
“我們楓樹山林場經營管理國有山林土地面積43.2萬畝,是江西省建場時間最長、經營山林面積最大、林場職工最多的一個以林為主的國有林場。西起浮梁峙灘、東至瑤里風景區,林場的森林資源分布環繞在城區及周邊,素有瓷都綠色長城之稱。這些年,為呵護瓷都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林場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指著眼前郁郁蔥蔥的山林,楓樹山林場場長余華平不無自豪地向我們介紹。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楓樹山林場在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為景德鎮做出了重大貢獻。余華平充滿喜悅地說,黨的十七大后,就對生態文明建設非常重視,這些年來楓樹山林場若沒有政府的扶持是難以為繼的。幾年來,我們以培育保護森林資源為己任,堅持以“營林”為基礎,以實施“林業項目”開展“工程造林”,努力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連續實施了部省聯營速生豐產林基地、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造林項目、長江防護林造林工程、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造林項目和“一大四小”造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造林項目”,營建了速生豐產林23.6萬畝。林場一代又一代務林人以林為業,以場為家,吃住在荒郊野嶺,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了荒山白了頭,高標準營造人工林36萬多畝,為瓷都林業建設特別是優化生態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多次獲得“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光榮稱號。當然,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的高度,我們有信心把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做得更好。從該林場的柏樹下分場出來,我們又驅車去三寶分場,沿著蜿蜒的山路,我們登上了瞭望臺,山高地險的瞭望臺海拔有500多米,站在臺上放眼四望,群山巍巍,滿眼綠色盡收眼底,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蔥翠茂密的南山像一道綠色屏障,橫亙在景德鎮東南面,對景德鎮的氣候起到了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三寶分場負責人告訴我們,盡收眼底的4萬多畝山林都是楓樹山林場的國有森林。
如何實現森林資源“護、管、造”的有機結合?余華平介紹,楓樹山林場經營管理的森林資源豐富,生物物種繁多,大部分森林分布在城區近郊、自然保護區、江河兩岸、鐵路高速及國省公路等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域,對維護我市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林場將這些生態區位重要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域的森林列為公益林,生態公益林面積有25.6萬畝,占國有林地面積的63%。對公益林主要采取補植、撫育、改造等措施,調整樹種、林分結構,形成多樹種配置,喬、灌、草結合的森林結構,實現生態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驅車東至瑤里,西到蛟潭,國道邊無論是挺拔直立的杉松林還是茂密蔥蘢的闊葉林,大部分都是楓樹山的林木??瓷鷳B,聊生態。當記者問及如何處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對很難調和的矛盾時,余華平說,“雖然我們林場的發展暫時還有困難,我們也想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但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畢竟是惠及子孫萬代的千秋大事,盡管林場大部分森林是貸款營造的人工林,還貸壓力重,我們仍然從全市大局出發,犧牲小我,維護瓷都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對風景區及公路沿線已老化枯死的人工過熟林分,進行條塊狀漸進式的更新改造,保留路邊樹木,大苗造林,盡快恢復森林植被和生態功能,積極推進瓷都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
據了解,近年來,該林場大力推進森林科學經營,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實現了森林可持續經營,林場可持續發展。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林場有林地面積由1985年的16.8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39.3萬畝,增長了133.9%。森林蓄積量由1985年的67.4萬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52.7萬立方米,增長了274.9%。每畝蓄積量由1985年的4.01立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5.48立方米,提高了36.7%,是全省平均水平2.8立方米/ 畝的1.96倍。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40.3%提高到2009年的91.9%,增加了51.6個百分點。根據森林資源總量及年生長量情況,省政府批準楓樹山林場的年森林采伐限額有10萬多立方米,但林場堅持實行森林限額采伐,減少林木采伐量,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近幾年僅采伐木材2萬立方米左右。
在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該林場所屬的浮東分場生態公益林面積29249畝,占分場林地面積的75.5%,林場將經營管理的地處高嶺、汪胡、梅嶺、鳩嶺尖等瑤里風景區中的國有森林列為公益林,加強管護。對因林齡過熟已導致林木停止生長且生態功能衰退的少數人工林,根據立地條件和林分狀況,遵循森林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積極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采取了近自然的森林經營方式,按照有關法律政策規定和林業技術要求,進行條塊狀的小面積森林撫育間伐或更新改造,及時采用大苗大穴墾植樹造林,增加栽植樟樹、木荷等鄉土樹種的比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健康生長,優化林分結構和森林景觀,以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森林抵御災害能力,進一步了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
采訪結束,穿行在林區小徑中,回首望去,山嵐霧靄中的高山、樹林,仍是那樣綠意盎然,充滿著勃勃生機。我想,近段時期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霧霾,而景德鎮卻一年四季空氣清新,這與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有著直接關系。
楓樹山林場為瓷都景德鎮構筑了一道“綠色長城”。為景德鎮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作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
山東11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 生態綠化各有高招
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獲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全國共計137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