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與民眾合力保護濕地資源
在湖南岳陽舉行的第七屆國際觀鳥節于9日閉幕,吸引了中國各地25個鳥會?50多位自然保護區代表參與,期間世界各國專家齊聚洞庭湖畔探討濕地保護,超過5萬個家庭收到相關科普讀物?
“觀鳥節是一個契機,旨在激發廣大民眾護鳥熱情,提高民眾濕地保護意識,引導民眾自覺投入保護生態環境行動中來?”岳陽市副市長宋愛華告訴記者,洞庭湖觀鳥節是政府保護洞庭湖濕地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濕地保護在中國民間走向大眾化的重要舞臺?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對于維持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今年是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20周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數據顯示,中國現擁有濕地面積6800多萬公頃,約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有37處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濕地生態學專家陳家寬告訴記者,中國的濕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棲息場所,《濕地公約》定義的31類天然濕地和9類人工濕地在中國均有分布?
然而,由于濕地圍墾?水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等原因,中國的濕地面積逐年萎縮?在今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發布《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報告稱,30年來,中國(未包括港澳臺)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濕地面積凈減少8152.47平方公里?
為加強濕地保護,中國政府近年來已有不少舉措?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國際公約》;2000年,國務院17個部門聯合發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2004年,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同年,國家林業局正式公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啟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近日,《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將出臺,第二次全國濕地調查和監測工作也正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保護“地球之腎”,中國民間也在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主管項目官員付興華告訴記者,自2002年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發起了“濕地使者行動”,發動和組織中國高校大學生環保社團和環保愛好者,利用其節假日和課余時間開展濕地保護和宣傳工作?
多年來,“濕地使者”足跡遍及黑龍江?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的20個省?市?自治區?今年,“濕地使者行動”主要關注濕地水鳥保護,目標對象從大學生社團擴展到以觀鳥協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
“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從粗放型增長方式過度到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現在全國鳥會的普及和觀鳥愛好者人數的增加,正是這種過渡最直觀的體現?這是一種積極信號,意味著中國民間濕地保護意識的覺醒?”付興華說?
政府與民間的合力保護已初顯成效,監測機構結果顯示,洞庭湖濕地封閉保護6年以來,自然野化麋鹿種群已由不足10頭增加到近60頭,鳥類從200多種增加到了338種,數量從10余萬只增加到了17萬余只?
截至目前,中國已建立41處國際重要濕地,20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600多個各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初步構建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公園?海洋功能特別保護區?濕地多用途管制區等多種管理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網絡體系?
濕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原因十分復雜,對此,陳家寬建議,政府應加快完善濕地保護和利用的法律制度;理順濕地管理體系,協調保護和開發的矛盾,嚴格規范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制度?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