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網升級改造應重視風景道的建設
中國發展風景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綜合交通運輸時代對我國公路網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路網建設從單純重視增加運輸能力,到更注重整個網絡的綜合效率和環境友好,通過系統內部途徑和外部途徑耦合實現以最低資源環境成本最高效率地滿足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需求。要求道路建設在技術層面上改變不重視與景觀、城市、旅游、文化和生態環境等相關規劃的協調和兼顧,從綜合性、一體化的全新角度更加關注公路網系統與各種外部環境之間的協調。而風景道所具有的交通、景觀、旅游、生態和保護等復合功能,所遵循的生態原則、人本主義原則、景觀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對于轉型期的我國公路網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壯美、歷史文化悠久、民俗風情濃郁,各地自然人文資源極為豐富和獨具特色,為開發建設不同類型的風景道,提供了比其它國家更為優越的條件。
近年來,旅游公路、生態公路、風景道路、遺產廊道和綠道等各類泛風景道呈現出的蓬勃發展之勢,也折射出了未來我國公路網發展中應該高度重視風景道建設的巨大社會需求,風景道將促進在公路網建設中使國家十分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巨大潛力得以釋放,并造福于社會和民眾。
我國公路網發展中對風景道建設重視不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過去對公路網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工具、技術與基礎設施層面上,對從景觀、旅游、文化、生態等角度提出的功能與服務要求考慮不足。對于什么是風景道、為什么需要風景道、需要什么樣的風景道、以及如何推動風景道在我國發展等問題上,目前政府部門、學界和民眾認識上還存在欠缺。而風景道在我國的順利實現,有賴于有深度的理性認識和廣泛的社會共識。二是目前管理體制上的條塊分割,缺少統籌國土、交通、景觀、旅游和建設等部門的綜合性管理機構,在現行體制下風景道建設很難邁出實質性步伐。
社會經濟在公路網發展中耗費的資源數量是極其巨大的,公路網結構反過來又對整個社會的能源消耗結構、地區經濟分工、國際化水平、城市功能區的布局以及城市群的形成,產生長遠的決定性影響。很多公路網建設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特性,一旦決策,其影響和過程就是不可逆的,而且如果形成了一種不好的結構體系,那么后期調整或修改體系的高昂代價往往令社會難以承受。風景道建設是我國公路網發展的必然客觀要求,必須充分認識這一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盡快深入地開展相關研究,提出發展思路和實施方案,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國外風景道對干線公路升級改造的借鑒意義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是個擁有滄桑古代文明史的國家,中國的部分國省干線是自歷史上形成,中國的干線公路網絡雖然建設于當代,路上卻塵封著厚厚的古代文明。
重視歷史文化資源在干線公路規劃設計及運營中的發掘傳承與經營。但是該如何做?這就需要在具體的改造規劃設計中,由專項的歷史學者、景觀規劃師、設計師等配合公路工程師針對項目的具體情況靈活設計、共同完成。
首先在思想與戰略層面,要高度重視風景道發展。風景道是歐美國家百余年來注重生態環境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延續和發展,反映了工程技術和生態保護、歷史文化、景觀環境、旅游游憩、社區經濟等綜合發展的新趨勢,是生態文明、歷史文明的一種發展,也是綜合交通運輸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們應該從頂層設計和戰略層面,高度重視我國公路網發展中風景道的建設,使其成為綜合交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利用當下干線公路升級改造的機遇,嘗試在重點路線或路段,先行實踐風景道的戰略創作。
體制與機制層面,成立專項風景道研究管理機構。風景道發展中應該要改變傳統的單方式建、養、管公路運輸管理體制,建立統籌國土、建設、旅游、景觀、能源、環境等多部門的綜合管理部門,并實施綜合性的政策、法規與規劃。干線公路的升級改造,在聯合多專業多學科專家、工程師等集體創作的實質推動下,未嘗不可嘗試設立跨多部門的專項研究管理機構,遠景實現由交通運輸部牽頭,聯合建設部、國家旅游局、環保總局、文物局等成立專項風景道管理協調機構,對風景道的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等進行統一管理和協調。
實踐與操作層面,以干線公路風景道建設為突破點,逐步建立國家風景道體系。注意選線,生態與歷史文化敏感區域該避開的要避開,確保此類不可再生資源的安全性;
已有的要盡量多的保持其生態、文化的原狀。在公路設計上,美國的做法是首先要尊重國家道路綠皮書的設計規范以及一般公路的設計規范,然后就是靈活性的設計。需要設計師與其他專業的人員相互配合,針對項目具體情況靈活性地設計。如何做?沒有標準,就是針對具體項目來實施,不是一刀切,下面的州也是一樣。
干線公路沿線的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多彩,差異較大,為建設不同類型的風景道提供了極好的資源條件。應該逐步開展山地、鄉村、森林、草原、濱水、濱海、遺產等不同類型的風景道研究工作,并制定風景道認定的國家標準,對全國境內擬建風景道進行評估和認定,構建國家風景道體系。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省級風景道體系的研究和認定工作。
粗略與美國做個類比,美國公路上的歷史文明遠遠不及中國,但美國在當代公路文化上的規劃建設與管理經營,大大領先于中國。我們未嘗不可充分學習借鑒美國在當代公路文化建設上的先進經驗,作為實現中國公路未來更高社會價值的工具手段,拿來為我所用,去充分發掘與表現我們塵封在路上的歷史文明。
相關文章:國外風景道體系研究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準棕地”改造四大模式
對于已開發利用并正在運行的污水處理廠用地,其土地性質接近【詳細】
地鐵上蓋公園——京投發展悅府公園景觀改造提升
悅府公園是景觀改造項目,項目位于北京昌平區,面積約5.5萬平方米,是公園悅府居住項目的大型配套公園。【詳細】
北京通州:406畝養殖區將變城市公園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通州區了解到,截至7月通州區已清理一般制造業138家,減量數據居全市之首。【詳細】
北京:馬家灣濕地公園初現71萬平方米美景
關停一般制造業88家、疏解升級商品交易市場65家,騰退物流基地21個……這是今年1到6月朝陽區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交出的一份成績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