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九寨黃龍核心景區水量減少與旅游活動干擾無關
2007-08-23 08:00:00 作者:葛麗佳 何靜 來源:科學時報 瀏覽次數: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持承擔的“人類活動對九寨?黃龍核心景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水資源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項目研究結果表明,九寨?黃龍核心景區處在一定演化周期的相對穩定階段,某些年份或季節出現水量減少和局部景觀的衰變現象是降水量周期性波動變化的結果,與旅游活動干擾無直接相關性,但應加強景區水循環和生態環境變化的研究、監測和景區保護工作。
據悉,該項目圍繞九寨?黃龍核心景區水體水量與水質改善的問題,同時針對陸地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管理所面臨的共性問題,開展了區域大氣降水及其對九寨?黃龍水循環系統的影響、生物多樣性變化與水體質量保護的關系、陸地森林植被的水源調節功能與湖泊水量的關系、核心景區生態環境承載力與容量評估等研究工作。
項目取得的創新性成果有5項:一是從地質歷史、人類歷史的尺度對九寨?黃龍景觀的形成、演化及穩定性進行了詳細調查和綜合評價。二是對九寨?黃龍景區景觀水系統的構成、水質水量變化進行了詳細調查、監測,并在對景觀水系統的變化與景觀的形成、演化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后,對景觀組合和黃龍核心景區水循環轉化階段進行了科學劃分。三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框架下,針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九寨?黃龍景區氣候變化與水資源量減少的關系進行耦合分析,提出以關鍵物種為指示物的監測評價框架,闡明了森林生態系統水分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與機理,建立了相應的水源涵養功能定量分析模型。四是在對旅游干擾活動的詳細分析基礎上,提出基于多目標規劃的環境容量評價模型,對目前狀態下主景區的最大容量和最佳容量進行計算,并提出相應的游客空間分流方案。五是建立景區景觀水系統及生態環境空間信息系統,構建水系統與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平臺,并為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應對策。
編輯:adm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